DB35_T 740-2007 福建省农村公路工程建设标准

ID

0174DFBAF9C24B5CAC3DDEA7A9A262E3

文件大小(MB)

0.4

页数:

12

文件格式:

pdf

日期:

2015-9-29

购买:

购买或下载

文本摘录(文本识别可能有误,但文件阅览显示及打印正常,pdf文件可进行文字搜索定位):

DB35/T740-2007,福建省农村公路,工程建设标准,DB35/T740-2007,前 言,本标准项目指标依据国家计划发展委员会、交通部《县际及农村公路改造工程管理办法》、交通部《县际及农村公路改造工程实施意见》、交通部《农村公路建设管理办法》和JTG B01-2003《公路工程技术标准》,结合我省广大农村建设的实际而确定,本标准由福建省交通厅提出,本标准由福建省质量技术监督局批准,本标准主要起草单位:福建省公路管理局,本标准主要起草人:陈宜国、涂慕溪、王增贤、唐朝阳、钟有涛、王 中、林昌晶,目 次,1 范围1,2 术语和定义1,3 总则1,4 要求2,本标准用词说明 11,DB35/T740-2007,1,农村公路工程建设标准,1 范围,本标准规定了农村公路工程建设标准总则的范围、术语和定义、要求(包括控制要素、路线、路基路面、桥涵、隧道、路线交叉、交通工程即沿线设施等要求),本标准适用于农村公路的新建和改建工程,2 术语和定义,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,2.1 农村公路,联结城市、乡村,主要供汽车通行及农村生产、生活服务的公路,包括县道、乡道和村道,2.2 县道,具有全县性的政治、经济意义,并经确定为县级的公路,2.3 乡道,主要为乡村生产、生活服务,并经确定为乡级的公路,2.4 村道,为乡村生产、生活服务,并经确定为村级的公路,2.5 受限路段,山区公路中受地形、地质等自然条件和经济条件限制,技术指标无法完全达到等级公路标准的局部特别困难路段,2.6 硬化边沟,以片(块)石或混凝土为砌筑材料的边沟,3 总则,3.1 农村公路的新建和改建应遵循下列原则:,3.1.1 坚持“因地制宜、量力而行、保证质量、注重安全”的原则,充分利用旧路资源,着重提高路面等级,完善防护排水设施,增强晴雨通行能力,逐步改善农村交通条件,3.1.2 坚持“节约土地、保护环境”的原则,避免大填大挖,减少植被破坏,防止水土流失,3.1.3 过村镇路段应与村镇建设相结合,提高综合服务水平,适应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需要,3.2 设计交通量预测应符合下列规定:,DB35/T740-2007,2,3.2.1 采用三级公路标准时,按15年预测;采用四级公路标准时,一般按10年预测,3.2.2 采用水泥混凝土路面结构时,按20年预测,3.3 标准的采用应符合下列规定:,3.3.1 县道宜采用三级公路标准,通乡、通村公路宜采用四级公路标准,3.3.2 受限路段指标应经论证采用,并在具备条件时尽快改建达到等级公路标准,3.3.3 本《标准》未尽事宜,应按交通部现行相关标准、规范执行,4 要求,4.1 控制要素,各等级农村公路建设项目技术指标应符合表1要求,表1 各等级农村公路技术控制指标,公路等级,三级公路,四级公路,一般路段,受限路段,一般路段,受限路段,设计速度,km/h,40,30,20,20,15,10(回头曲线段),车道宽度,m,3.5,3.25,3.25,3.00(单车道3.50),5.50(单车道3.00),路基宽度,m,一般值,8.5,7.5,7.5,6.50(单车道4.50),新建:6.50(单车道4.50),改建:可保持原路基宽度但不应低于3.5m,最小值,—,—,-,—,圆曲线最小半径,m,一般值,100,65,30,30,30,最小值,60,30,15,15,15,10,停车视距,m,40,30,20,20,15,会车视距,m,80,60,40,40,30,超车视距,m,一般值,200,150,100,100,80,最小值,150,100,70,70,60,竖曲线最小半径,m,凸形,450,250,100,100,100,凹形,450,250,100,100,100,竖曲线最小长度,m,35,25,20,20,20,最大纵坡,%,7,8,9,9,10(改建12),最小坡长,m,120,100,60,60,40,路基设计洪水频率,1/25,1/25,按具体情况确定,按具体情况确定,小桥设计洪水频率,1/25,1/25,1/25,1/25,大、中桥设计洪水频率,1/50,1/50,1/50,1/50,桥涵设计汽车荷载,公路-Ⅱ级,公路-Ⅱ级,公路-Ⅱ级,公路-Ⅱ级,注:为确保建成后行车安全,三、四级公路技术等级放宽的受限路段,《标准》中对其“交通工程及沿线设施”设置进行了从严规定(见《标准》第4.7.2款),DB35/T740-2007,3,4.1.1 设计速度应符合以下规定:,1)三级公路应按40km/h或30km/h采用,受限路段可采用20km/h,2)四级公路应按20km/h采用,受限路段可采用15km/h,受限路段中的回头曲线段可采用10km/h,3)相邻路段采用不同设计速度时,设计速度差不应大于20km/h,4.1.2 公路建筑限界的净高应为4.5m,受限路段在满足当地交通运输需求的情况下可适当降低,但不应低于3.5m,并在适当位置设置限高标志,4.1.3 过村镇路段应加强公路用地建筑红线控制,不得占用公路进行非法建筑和作为集市贸易,保证公路畅通和行车、行人安全,4.2 路线,4.2.1 一般规定,1)路线设计应根据公路的等级及其在公路网中的作用,合理地利用地形与选用技术指标,综合考虑平、纵、横要素,保持线形连续、均衡、协调,满足行车安全需要,2)路线设计应贯彻保护耕地、节约用地原则,尽量少拆房屋、少动迁公用事业管线,注意与沿线地形、环境和景观相协调,保护自然生态环境和文物古迹,3)路线设计应尽量利用原有路基及桥梁和隧道构造物,避免陡坡、急弯、高填深挖,避免穿过不良地质地区,防止……

……